(一)力戒不明智的说服方法
(1)强迫型
不考虑他人的立场,只顾强迫他人。很多以自我为中心的人,只要在社会上稍有点成就,就很容易陷入此类型。对于被说服者而言,反抗、逃避或撒手不管是很自然的反应。所以,在说服前,希望能多思考对方现在所处的状态
(2)杞人忧天型
在说服前就幻想着可能会失败,这是属于懦怯型。这种类型的人也是以自我为中心,深恐他人的拒绝会伤了自己。因此不容易说出所要求的事情,纵使提出来了,也是非常生硬及不流畅的。尤其在提出的要求中会夹着“不愿意的话无所谓”、“绝无勉强之意”等字眼。藉此作为自己后撤的防线,保护自我。如此说服他人,是很难奏效的。
(3)权威型
此类型的人乱用权威,爱摆架子,习惯于大放厥词,居高临下地教训人,而不是平等地说服人。
(4)哭诉型
如果有人凡事都喜欢哭诉道:“这怎么办呢?”“快救救我吧!”你往往迫于无奈,只好答应。哭诉型未必每次都会成功,往往只有“一次之效”。因为既然要请求别人相助,就应该有条不紊地加以说明,解释事情的原委。倘若省略此过程,仅靠“看在……份上帮一次忙吧”之类的乞求,是不是明智的。
这里有必要着重谈谈另一种类型的说服者——长篇大论型。此型在日常生活中非常多,因而影响也大。
长篇大论的说服是不受欢迎的,碰到这种情形,被说服者会感到厌烦,甚至拂袖而去。其说服的效果自然也就无从谈起。
造成长篇大论的原因之一是说服者信心不足。总是担忧:“提出要求会不会惹人不高兴?会不会激怒人家?”、“别人会不会听不懂我的解释?”问题考虑得太多,以致于变成无关紧要的冗长话。反复想辩解,但开场白太长,渐渐脱离了主题,令对于产生不耐烦的心理。
有些人杯酒下肚便开始絮叨不已,此类长篇大论大多出自平时不易尽其说的人身上。为了满足发表欲,所以会将同一件事情颠来倒去说个不休。
造成长篇大论的原因之二便是想把自己的经验强卖给对方。其说话的口吻大都是说教式,于是在无形中就把话变得冗长不堪。其结果根本谈不上效果,甚至会有反效果。
唠叨而冗长的说服与不轻言放弃的说服性质完全不同。对于同样的事反复是冗长的说服,而不轻言放弃的说服是指改变方法、有耐性继续不停地说服。不气馁、不断地改变方法,持续努力说服,才是明智有效的说服方法。
(二)说服他人应避免的姿态
有人常说:“这是我亲眼所见,绝对错不了。”人的眼睛对于事物的观察能力究竟有几分准确性?实在值得探讨。或许人常带着先入为主的有色眼镜,只看适合自己的事情也说不定。
诚然,人的五官中,接受刺激最强的部位莫过于眼睛。常常是映在眼里的事就是终生也难忘的。因此,和人接触不得不注意他态度的理由也就在此。有许多事情是由于自己不拘小节的习性而影响了说服的效果。在此,特别指出几项必须注意的要点:
(1) 手
最容易出毛病的地方是手。玩弄领带、用手掩住鼻子。不停地抚弄头发、使手关节发出声音、玩弄接手的名片等等不良习性。两只手总是忙个不停,很不安稳的样子,常易导致说服失败。
(2) 脚
神经质地不停摇动,往前伸,翘起脚,紧张翘起后脚跟等等动作,不仅制造紧张气氛,而且也显得相当不礼貌。如果在讨论重要问题时翘起脚,准会被人白眼。
(3) 背
老年人驼背是正常的事,如果连年轻人都弯腰驼背的话,可就不太好了。不说别的,就是连说服他人最起码的外表都没有。我们应该挺直腰杆和人交谈。
(4)眼睛
目光惊惶失措,在该正视时会把目光移开,这些人都是缺乏自信心,或者隐藏着不可告人的秘密。这种人容易使人反感。然而如一直盯着对方的话,又难免会给人压迫感,使别人不满。因此只要能安详地注视对方眼睛的部位就可以了。
(5) 表情
毫无表情,或死板板的、不悦的、冷漠的、无生气的表情会给对方留下恶劣的印象。应该赶快改正,不让自己脸上有这种表情。为使说话生动,吸引对方,最好能有生动活泼的表情。
(6) 动作
手足无措,动作慌张,表示缺乏自信心。动作迟钝、不知所措,会使人觉得没劲儿,而且让人觉得他愚不可及。昂首阔步、动作敏捷、有生气的交谈就会使气氛变得融洽。所以,千万别忘记人是依行为而被评价、依态度而改变周围气氛的。进一步而言,人的动作与语言有着密切的关系,每一个姿态都相当于一个字在语言中有着其特别的功能。
在人们的言语中,为了使人易于了解,我们必须将话组合成为一体或者成为句子,才能表达出一个完整的思想。有人深信揭开这个非语言传达的世界,足以使他们流利地说出这种语言。而事实并非如此,这种传达仅让他们了解到一个意识的层面,而非使他们成为心理专家。单凭观察和对某些孤立姿态的了解而迅速下结论,是最不可取的。一个持续了好几分钟的静姿势可能与先前的身体动作不协调,相反的,它可能会被潜意识的姿态更进一步的否定掉。
把种种要素从环境中抽离出来之后,要了解姿态就非常困难的。然而将各种姿态适当地组合起来,便可以产生一个完整的形象。
所谓“神经质的笑”,就是内在不协调的一个最佳例子。这种笑声极为不协调,从某方面来看,它表示愉快,但是这种姿态的另一方面则象征着极端的不愉快。不仅是手臂、腿部有紧张的动作,连整个身体也像是在逃避一种不愉快的处境而变动着。像这种情形,绝不是对幽默的言词所产生的反应。相反地,这种笑对他来说很牵强,甚至是受到惊吓所造成的。
了解姿态的一致性就像一种监视装置,透过它可以发现一个人的态度和行为意义。这好比一种“反假设”控制,驱使我们在下结论之前作进一步的观察。推敲他人的姿态并赋于意义,起初看似是件有趣且容易的事。然而不久就会发现,每一个姿态都可能很快地被另一种姿态所反击、强化和混淆。未受过“非言语传达”知识训练的人,往往没有考虑到姿态的一致性而骤然加以判断。从我们的经验中深知,这对他们为害不浅,许多失败的例子都是这样产生的。
姿态的一致性不仅是指姿态与姿态间的配合,而且要和口语上的动作相关连。“姿态认同”也可以说是一种语言,在整个沟通的过程中是很重要的。政治家能否赢得竞选,往往在于是否能保持这种一致性。电视在现代生活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。姿态的一致性在现代的辩论中极其重要。遗憾的是,我们仍然可以看到许多人物在讲演时,应用了不当的姿态。例如,当他说到“我诚恳地接受年轻人的建议”时,手指却乱晃,使人听着觉得缺乏诚意。又如他力图使人相信他的和蔼、仁慈时,却以空手道般的手势劈向讲台,这都是不当的姿态。
虽然集中注意力来观察姿态,在一开头是很困难的,但是每天练习会显得比较容易,这好比学习语言,熟练了便能运用自如。如果把对方单一的专注转为对姿态群的钻研,我们就会发现身体动作的一致性和姿态会变得更容易理解。这将大大帮助你去认识人类姿态的全部意义,以使说服的工作事半功倍。
人们是能够以不同的了解程序来传达各种形式的信息的。这种沟通的过程不仅止于说和写的语言,当你想和别人沟通时,有时候能说得通,有时却不能,这并不在于你所说的是什么、怎么说,或者思维逻辑的问题,而是在于你传达自己的意思时,对方对你非言语的表达了解多少。
观察并了解姿态动作是相当容易的,但是解释它们却是另一回事了。如一个人说话是以手掩口,表示一个人无法确定他所说的话。对于这种判断,一般没有什么异议。但具体到一个人,那么这种动作究竟意味着他在说谎?还是没有把握?或是怀疑自己所说的话呢?答案可能总是其中的一个。在此,下结论之前,你不妨回想一下,这个人以前是否曾经那样?当时的情况如何?如果没有,那你得细心观察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其产生这一动作的?如果有说话掩口的历史可循,便可作下一阶段的分析了。在他说了你想试验的这一些话后,你问他:“你肯定吗?”他可以答“是的”这两个简单的字,也可以使他产生犹豫,从而深知他并不能确定自己所说的话,以“我也没有太大的把握”作答。通过语言的了解,更需要考虑到它的弦外之音。经验、判断的正确性和姿态的一致性是很重要的因素。然而在一个人无法以一般方式来肯定的情况下,就要考虑一下一般人对掩口的姿势的见解。相当多的人一致认为,这种姿势意味着这个人可疑、没把握、撒谎或歪曲的事实。
交叉手臂于胸前的姿势,常给人以抗拒的心理。在很多对话中,我们与其要辩论这种姿态,想出解决办法,不如干脆换话题,不要当场硬和他沟通。
在整个沟通的过程中,反馈扮演了一个重要的角色,而一连串的姿势,便是一种重要的反馈。他们正好显示出从这一瞬间到那一瞬间,由这个动作到那个动作间,个人或群体不用言语时如何反应,自己所说的是被肯定地接受了还是被否定了。听众对你是开放的还是戒备的,他们是在对你的说话保持自我克制还是觉得无聊厌烦。人们将这种反馈称为“听从意识”的反馈。非言语的反馈能警告你,要想达成自己渴望的目标,你还需干些什么?需要调整些什么?如果一个人不能意识到反馈,那么他在表达自己的可靠和真诚时,就很可能会失败。
完全掌握“非言语传达”的技巧,是一个反复学习的过程,这几乎与要掌握流利的外语一样有难度。除了对你自己的表情和你要传达给听众的意思要清楚地意识到外,还要劝你一天保留十分钟,刻意地“洞察”他人的表情。任何人群聚集之处,都是一个很好的“洞察”的场所,可以自由表达情绪和态度的社交以及商业会议,尤其适合做这种研究。人们参加这种会议的态度,通常是很强烈的,所以每一个人都很容易开诚布公。然而,即使你端坐在家中,也同样可以进行这样的观察。因为电视为研究非言语的沟通提供了一个丰富的领域,尤其是记者现场采访等节目,先只看画面了解来龙去脉,然后每隔5分钟打开声音,比较一下言语的表达和你根据表情所推敲出来的结果是否一致,但一定要注意到各种表情姿态的调和与连贯性,才能下正确的判断。这样,在进行说服时,便能针对各种情况,发出致命的一击,从而达到所要的效果。
(三)征服上司之心的六大禁忌
与上司相处并进行感情投资切忌:
服饰仪表切勿比自己的上司更好
如果上司与下属站在一起,下属的服饰仪表比上司显得更潇洒、更华贵,上司一定不高兴。如果二人一起会见客户,客户又不明事理,把上司当随从,把下属当上司,就更令上司恼火。所以,即使你再谨慎小心,清白无辜,也会遭人忌讳。
别人一句不经意的批评或赞扬,对于他们来说都是很重要的。所以身为下属,穿着仪表比上司更体面,多少会让上司反感的。
1. 不要当众反驳上司意见
上司的尊严不能轻易地伤害,他不能接受下属的反驳,这种“好面子”的心理人们普遍都有的。当上司提出一个工作计划,大家知道他势在必行时,聪明的下属往往是接受,只有傻瓜和笨蛋才会想着仗义执言。虽然上司有时也走走形式,征求意见,但他决不会听与他意见相反的言论。
2. 切勿在办公室取笑逗乐
作为上司,有时为了与职员套近乎,表现他的平易近人,在办公室也与下属开玩笑,不过是笑笑而已,做为下属不可借机也开玩笑。
3 不要在办公室谈恋爱
办公室的男女同事之间,日久生情,但未必被上司接受。一个办公室的同事谈恋爱,上司会认为影响工作,事实上,也是如此。上司决不会衷心地祝福两个职员的恋爱能获得成功。
4.不可说话太多
不可什么问题都发表意见,自以为很得意,殊不知会自招祸患,“言多语失”,无论什么场合,都要谨慎言语,不要空谈。
切忌有人当众说你比上司更有才华
这会使上司的自尊心受到伤害,影响你与上司的关系。除非有人要“迫害”你,否则是不会有人这样赞扬你的,你更不能对此人心存感激,相反,你要想出良策,为自己“消除影响”。
5. 不要无端地推卸责任
在工作中出了一些小问题或犯了小错误,上司不会因此产生很大反感的,反感的是犯了错误狡辩或不认错,把错误推卸给别人
6. 不要在上司面前唉声叹气
不要以为唉声叹气就能博得上司的同情,不要在上司面前老是一副无可奈何的可怜相。
人有幸灾乐祸的缺点,也有喜见开朗,厌看忧伤的本能,人们对同事遭不幸,可能产生同情心,但时间长了,也会让人感到反感。
(四)征服人心切不可卖弄口才
孔子说:“花言巧语,足以扰乱德性。”所言极有见解和启发意义,任何时候,富于雄辩固然好,但脚踏实地地讨诸行动更值得肯定和赞赏。
作为领导者,不重行为,而重视夸夸其谈,往往有害而无利。
老子曾说:“多言则穷。”意思是轻易许诺往往就会失去信用。可以说,这是对为政多言弊害的极好论述,言论一旦脱口而出,便无法再行收回,所以不能不慎重对待。
古人曾说,十句话中对了九句,未必有人称赞,但如果有一句说错了,就会招致各方面的责备怨尤;十次计谋九次成功了,未必能得到奖赏,但若有一次计谋不成功,就很容易招致各方面的批评诽谤。所以,君子处世宁可沉默寡语,也不要急躁多言;宁可显得笨拙些,也不要自作聪明。
实际上,多言常会招祸的弊端尚不止这些。多言的失误,会使人失去信用,失去部下或上司对自己的诚信。对于一个领导者,这是许多致命弱点中最为可怕的。一旦失去诚信,其政治生命也就岌岌可危了,所谓:“言而无信,不知其可也”便是。
当然,多言有害,不是要你不言;重实际行动,也不是要你只做不说。应提倡的是:不言而已,一言则直指要害并实行之。这才是对待言论及行动的正确态度。
比如学会善于倾听,虚心接受别人指出的缺点,对别人的意见不要一味的指责,应该都是很不错的吧,呵呵
@大帝007 哈哈
那是当然啦~
倾听是一种不错的解决误解和争吵的方式吧~
默记:“微笑”“倾听”“咱们”“鼓掌”